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

时间:2024-07-23 13:05: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3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

农机发〔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农垦总局: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农机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农艺更加协调的阶段;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的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装备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才能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也只有提高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使用效率,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民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自身质量和农业机械高质量运用的统一体,事关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向农业机械化质量寻求支撑。只有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实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迫切需求,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只有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积极排除农机安全隐患、降低机具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故障和质量纠纷,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实施,为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一些省区市出台了配套规章,使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购机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劳动力逐步转移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改善生产条件,使用上性能可靠、质量优良、驾驶舒适、操作方便的农业机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明确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品质量打基础,提高作业质量出效益,抓好维修质量保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和谐;进一步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抓好主要作物、重点产品、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质量,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故障、事故率。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认真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发挥好各自的职能。运用好现有手段,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评价与监督管理,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不断满足农业生产的新需求。

  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利用好国家面向农民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完善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并科学公正地做好作业质量鉴定工作,及时处理好作业质量纠纷,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提高维修质量。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加强维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农机企业、维修网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促进农机维修技术和设备更新,大力开展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维修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机手维护保养技能培训,提高农机使用的技术状态。

  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科学、公正、及时处理好质量纠纷,保护好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服务能力,改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总体要求

  树立和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法律依据。农机系统要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并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

  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在推动农机使用节本增效,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和谐、安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实现“兴机富民”。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树立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理念,坚持四个质量一起抓,全方位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

  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关系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质量管理职能是农机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从使用环节入手,加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直接为农民和农机企业服务,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本领,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要主动向企业反馈质量信息,帮助企业查找质量问题,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力度

  (一)认真实施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依据。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相关法规建设工作,做好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完善的质量法规体系。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其配套质量管理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充分运用好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质量监管手段,规范工作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标准规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础支撑。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快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机具报废的标准制定工作,尽快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通过示范区建设、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农机试验鉴定。试验鉴定是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农机鉴定机构要创新方法,提升水平,科学开展试验鉴定工作。科学规划鉴定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提升鉴定机构能力。鼓励引导鉴定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工作,让符合条件的省级鉴定机构参与部级鉴定,积极扩大部级鉴定规模。鉴定机构要加强协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部农机鉴定总站要加强鉴定业务指导,积极做好部级鉴定的协调管理工作。

  (四)依法组织质量调查。质量调查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的重要方式。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依法组织开展在用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调查工作。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质量调查计划,明确质量调查的内容、范围、对象、时间和方法。周密组织调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试验检测,科学分析调查信息,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调查计划和调查结果在公布前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备案程序,报农业部备案。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大农机零配件的打假力度,净化农机配件市场。

  (五)高度重视投诉监督。投诉监督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有效途径。按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明确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质量投诉监督机构要及时、高效、公正处理质量投诉事件,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要做好全国农机投诉工作,加强对各地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的业务指导。各地要定期分析汇总并上报投诉情况。

  (六)加大机具推广力度。农机推广是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要围绕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广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先进机具,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的机具推广中取得新进展。要加强对《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机具质量,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

  (七)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多渠道争取投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的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要领,保障使用质量和效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加大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升维修人员技能,保障维修质量。

  四、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摆上重要位置。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关于质量保障工作的规定,定期分析农业机械化质量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抓好抓实。

  (二)做好统筹兼顾。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发、试验鉴定、普及推广、维修管理和作业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部门配合。农业机械化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多部门协作,共同促进。要加强与质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运用试验鉴定、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系统有效力量,加强统一协调,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大投入力度。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纳入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保障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经费,加大农业机械化质量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农业机械化质量检测鉴定装备设施建设,保障试验鉴定、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八年十二月二日

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府[1999]101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 (试行)》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


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
售药店管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颁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
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定点零售药店,是指经社会保险
管理部门资格审查并确定的,为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被保
险人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处方外配是指被保险
人持约定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第三条 选定定点零售药店的原则是:保证基本医疗
保险用药的品种和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合理控制药品服
务成本;方便被保险人就医后购药;布点合理,便于管理。
第四条 定点零售药店必须具备以下资格与条件:
(一) 持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经营企业
许可证》,医药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
和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各有关部门年检
合格;
(二)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他有
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社会医疗保险各项政策和规定,
建立健全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制度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范管理;
(三)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药品价格政策,
经价格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四) 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和设备,配合社会保险基
金管理中心开展社会医疗保险业务;
(五) 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实行计算机联网或实
行计算机操作,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六) 经营场所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仓库面积达到
下列要求:单独经营的100平方米以上、连锁经营的配送
中心300平方米以上;
(七) 能保证营业时间内至少要有一名药师以上职称
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西(中)药柜的营业人员应具有药剂
士(中药士)以上技术职称,或经过拉丁文和西药处方(中药
知识及有关配伍禁忌)的知识培训,持有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核发的上岗证;
(八) 经营药品品种数量能保证及时供应社会医疗保
险基本用药,具体要求:西药1000种以上,中成药500
种以上,中药材600种以上;
(九) 具备每天16个小时以上提供服务的能力;
(十) 主要负责人、有关营业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
参加过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培训。
第五条 定点零售药店的审批程序:
(一) 愿意承担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零售药店向
市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1、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合格证和营业执照的副本;
2、零售药店的法人代表、分管社会医疗保险的负责
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名单、营业人员名单、职称证明和上
岗证(复印件);
3、经营场所、仓库的面积及布局平面图、经营品种
和经营设备清单、计算机设备资料;
4、上一年度业务收支情况;
5、药品监督管理、价格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
明材料。
(二) 市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会同医药监督管理部门按
规定审查确定定点零售药店,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
公布。
(三)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定点零售药店签订
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协议有效期一般为1年。
第六条 外配处方必须由约定医疗机构医师开具,有
医师签名和约定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处方专用章,定点药
店在提供处方外配服务时必须核对处方专用章和医生签
名字样。处方要有药师审核签名,并保存2年以上以备核
查。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原则上注射剂处方不外配。
第七条 如因定点零售药店出售伪劣药品或不按照
审方、配方和复核程序而配错处方发生药事事故,由该药
店负全部法律责任;约定医疗机构开出处方必须规范化,
若发现外配处方有错误或有疑问,定点药店有责任退回处
方,待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名后再行配药;若处方有错、药
店专业人员又未审核出错误而发生事故,约定医疗机构与
定点零售药店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双方若发生争议,可交
医保专家组协调处理或作出技术鉴定结论。
第八条 建立定点零售药店的检查监督机制。市社会
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要组织药品监督、
价格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处方外配服务
的管理和监督。对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进行年度审核。对
违反规定的定点零售药店可视不同情况,责令其限期改
正;情节严重的,可取消其定点零售药店资格。
第九条 定点零售药店对外配处方要分别管理、单独
建帐,定期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报告处方外配服务及
费用发生情况。
第十条 定点零售药店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处方外配
服务时,应开具符合社会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结算规定的分
项目发票(即分别有自付、个人帐户支付、统筹基金支付
和自费等项目金额)。
第十一条 费用结算方法:
被保险人持约定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外配时,由定点零
售药店按规定结算并登记做帐,属个人自付部分,收取现
金;属个人帐户支付部分,从社保IC卡内扣除;属统筹
基金支付部分,由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按月支付。每月
20日前由定点零售药店汇总上月结算凭证报社会保险基
金管理中心,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审核,预留5%质
量保证金后,30天内划转给定点零售药店。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应按规定及时向定点零售药
店支付费用,逾期支付费用的,按日加收0.1%滞纳金(因
定点零售药店责任导致支付时间延误的除外)。对违反规
定的费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不予支付。
第十二条 建立对定点零售药店年度审核与质量保证
金挂钩的制度。定点零售药店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减全
部或部分预留的质量保证金,并予以通报。
(一) 配售假劣药品的;
(二) 不执行价格管理部门规定的药品零售价格及批
零差价,不实行明码标价的;
(三) 不严格按处方配药、超过处方剂量、将自费药品
与医疗保险药品混淆计价的;
(四) 串换药品或将治疗药品换成保健品、生活用品
等非治疗药品的;
(五) 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



贵州省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0号



第一条 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证教育经费来源稳定和逐年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育经费,是指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学杂费,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投入,社会集资以及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年增加教育经费,使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每年划出不低于5%-10%的比例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第六条 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扶持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主要用于勤工俭学、校办产业。
第七条 城乡教育费附加由地方税务部门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的3%征收,从事生产卷烟的减半征收。
对经营烤烟的单位,由财政部门按农林特产税的1.5%征收。
第八条 地方教育附加费由地方税务部门按下列标准征收:
(一)广告业按广告费收入的2%征收;
(二)娱乐业按营业额的2%征收;
(三)对宾馆、旅店、招待所等营业性服务单位,按床位费的2%-2.5%征收,由服务单位在收取旅店床位费时同票收取。
第九条 购买省财政厅、省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规定的专控商品的单位,按购买金额的5%交纳地方教育费附加。其中购买轿车(指国产、进口的各种五座及五座以下小型轿车)的单位和个人按购车价格的5%一次性交纳地方教育费附加,由当地办理车辆入户的部门统一收取后
交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 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按职工工资固定收入的1%-1.5%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交纳地方教育费附加,由单位发工资时代扣;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交纳地方教育费附加,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代征代扣的地方教育费附加于每年12月底集中交财政部门。
企业确有困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予免征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地方教育费附加。
第十一条 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的比例征收,有条件的地区可按2%的比例征收(包括在农民负担的5%之内)。
对特困户、五保户、重灾户以及残疾人予以免征。
对已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交纳教育费附加的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再按农业人口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
第十二条 凡办有职工子弟学校的单位,应当先按本办法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教育部门可根据它们办学的情况酌情返还给办学单位,作为对所办学校经费的补贴。办学单位不得借口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而撤并学校,或者缩小办学规模。
第十三条 鼓励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鼓励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资助学。
农村教育集资应本着自愿、量力和群众受益的原则,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计划,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农村教育集资,主要用于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条 征收机关应足额将各种教育费附加征缴入库,并将征缴情况抄同级财政、教育主管部门。
各级财政部门应在当年内足额将多渠道筹措的资金拨付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使用。
第十五条 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财政、税务、车辆管理等部门,可从收取总额中提取3%的手续费,用于印刷发票、支付代征手续费、征管咨询、宣传及购置征管资料等。
第十六条 城乡教育费附加按财政预算内资金管理,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但不得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
第十七条 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扫除青壮年文盲以及民办教师补助的乡筹部分的费用。
第十八条 除城乡教育费附加外,多渠道筹措的教育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专项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提出项目计划和使用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十九条 依照本办法筹措的教育经费,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坚持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年度决算,定期公布收支情况。
财政、审计、监察、教育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对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不按期交纳教育费附加的,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依法加处罚款。
对浪费、克扣、挪用、侵占、贪污教育经费,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1996年5月16日